新华网 正文
汪品先:“这是我多年来的心愿”
2018-05-13 21:43:49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汪品先院士在“探索一号”科考船上参加科考会议(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新华社“探索一号”5月13日电(记者张建松)在众人关切的目光中,一位年逾八旬的耄耋老人,稳步爬上扶梯,登上了不满周岁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在南海的万顷波涛中,缓缓驶向海底的沉积珊瑚礁,观察采样长逾8小时。

  这位耄耋老人,就是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汪品先教授,一位82岁高龄、依然拥有一颗“赤子之心”的科学大家。

  “这是我多年来的心愿。”谈及自己在众人眼中的深潜壮举,汪品先说。

  汪品先院士(左)在“探索一号”科考船上(5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去年,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制的“深海勇士”号4500米载人深潜器成功海试,今年投入实验性应用。汪品先第一时间决定使用“深海勇士”号及其科考母船“探索一号”,执行他领导的“南海深部计划”西沙深潜航次任务。

  “作为一名海洋科学家,到海上观察研究大海是很平常的事。我期待有更多的海洋科学家走出实验室,到大海中来。海洋知识的根源在海洋,海洋科学的灵感在海洋。在大楼里写论文固然重要,但是科学家不能专靠学生出海取样。”汪品先说。

  现代科学的发展,原本就源于人类的好奇心。从小,汪品先就喜欢遐想。他曾在《院士自述》里写道:“独坐静思,其实是十分有趣且有益的。我喜欢在飞机上观赏云海变幻,真想步出机舱在白花花的云毯上漫步;也喜欢在大雨声中凝视窗外,想象自己栖身水晶宫的一隅……”

  在60多年的科学生涯中,这种好奇心不断引领着汪品先,一步步深入探索海洋与地球科学的前沿奥秘。

  汪品先院士在“探索一号”科考船上工作(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从第一次以中国的首席科学家身份主持设计20年前的国际大洋钻探航次,到推动我国大洋钻探“三步走”;从推动并主持我国“南海深部计划”,到建造我国海底观测网,他的每一次好奇,都与国家利益紧密相连。

  在“探索一号”科考船上,这位82岁的科学大家,每天参加科考讨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认真倾听小辈们的意见,与大家一起规划考察路线,并根据实际情形,实时修改原先计划,谦逊而随和。

  但在生活上,他却像孩子一样固执,拒绝了船上所有的特殊待遇。一日三餐,他像所有的考察队员一样,在船上爬上爬下;在风浪的颠簸中,依然坐在电脑前工作,就像在陆地上一样,惜时如金。

  汪品先院士乘坐“探索一号”科考船从三亚起航(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他还像孩子一样毫不忌讳地谈论着健康与生死。船医给他量血压,他得意地说:“看,我的血压像小伙子一样棒,不过是靠药物控制的。”去年底,他查出了前列腺癌,医生的保守治疗方法,控制了病变指标。这次上船,他仅带了一支皮下注射的针剂。

  “到了我们这把年龄,都是排着队等着‘走’的,有的人还要来插队。”汪品先幽默地说,“别人是博士后,我是做院士后。我国的海洋事业迎来了郑和下西洋以来的最好时机,许多我年轻时想做而做不成的事,到了老了该谢幕的时候反而要登场,怎能不抓紧宝贵的时间?”

+1
【纠错】 责任编辑: 韩家慧
相关新闻
  • “张衡一号”将为我国地震监测和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记者12日从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大陆地震国际研讨会上了解到,通过对我国首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传回的数据进行分析,将为地震监测研究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2018-05-12 21:15:16
  • 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将在海南建设
    共同将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建设成为代表国家水平、体现国家意志、承载国家使命的国家创新平台。
    2018-05-09 22:33:35
  • 杨金龙、杜江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5月7日上午,学校召开全校干部大会,宣布中国科学院党组关于我校校级领导班子成员的任免决定,杨金龙同志任副校长,杜江峰同志任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先意同志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党委常委、副校长。
    2018-05-08 15:42:43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广州:珍稀黑叶猴诞下龙凤胎
广州:珍稀黑叶猴诞下龙凤胎
乡村旅游文化节上体验农耕文化
乡村旅游文化节上体验农耕文化
超越血缘的母爱
超越血缘的母爱
国际·一周看天下
国际·一周看天下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6009129871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