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象爸爸”是怎样炼成的
2019-08-16 09:56:02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中国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象爸爸”陈继铭在照顾救助象“羊妞”。记者张东强摄

  陈继铭坐在地上,1600多斤重的救助象“羊妞”就在旁边疯了一般地撒欢,一会儿跑过去,一会儿跑过来,陈继铭满脸若无其事的样子,一点儿不怕“羊妞”会伤到他。

  36岁的陈继铭,如今已是中国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象爸爸”中的“老司机”,除了负责饲养大象,还要监督其他“象爸爸”。

  得知饲养大象的工作是个“香饽饽”,2002年,陈继铭初中刚毕业就去了老挝,学习如何当一名“象爸爸”。

  “17年前,刚接触大象饲养工作时,对大象一无所知,看到大象就紧张。”陈继铭说。

  为了了解大象并融入它们,陈继铭谦虚地向老饲养员“取经”,甚至偷师学艺,讨好师傅。师傅带他去参加大象野化训练,教他象语、如何观察大象采食、如何了解大象的习性等。

  “bai”是“走”的意思,“ma”是“过来”的意思,“hao”是“停”的意思。陈继铭说,“多亏自己是傣族,象语也用的是傣语,学习起来顺手多了。”

  此外,很多东西需要自己去摸索,比如大象哪些地方可以碰,哪些地方不能碰,如果摸到大象的敏感部位,可能会遭到攻击。陈继铭说,“大象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如果你摸大象屁股,它就会乱甩尾巴打到你,如果不了解大象,可能会对自己的生命造成威胁。”

  为了尽快了解大象的习性,食物也是重要的一招。陈继铭说,甘蔗、香蕉、胡萝卜都是大象喜欢吃的,利用食物能够较快取得它们的信任。

  陈继铭在老挝学了6年,基本掌握了饲养和驯养大象的技能就回了国,正好赶上中国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招聘“象爸爸”,再通过朋友的介绍,于2008年7月成功应聘。

  这个救助中心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野象谷景区附近,2008年建成投入使用,是中国目前唯一以亚洲象救援与繁育研究为核心的科研基地。

  陈继铭说,“救助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先后参与过20余次亚洲象野外救助工作,救助了20余头不同年龄段的野象,其中8头象仍在这里接受专业的医疗护理与康复训练。”

  应聘“象爸爸”到现在,陈继铭饲养大象已经11个年头。陈继铭清晰地记得自己饲养的第一头象是救助中心救助的走私象“依嫩”。当时的小母象,现在已经当上了妈妈,有个可爱的象宝宝叫“忆双”。

  “这几年参与救助和护理救助象,我摸索出了一些新技能。”陈继铭说,带“依嫩”的时候遇到它挑食,给它香蕉它要胡萝卜,给它胡萝卜它要香蕉,特别为难。好在大象通人性,最后通过不断的沟通交流,“依嫩”才改掉了挑食的毛病。

  2015年8月18日,陈继铭参加了一次很有意义的野象救助行动,并与这头救助象结下了缘分,它就是网红象“羊妞”。

  当年8月17日下午,未满月的“羊妞”闯入普洱市思茅港镇橄榄坝村的一户农户家中。接到农户报警后,救助队次日一早赶到现场,通过检查发现,“羊妞”患有新生儿脐带感染,并伴有心力衰竭症状。各种病症加之喝不到母乳引起的严重营养不良,导致小象在救助过程中多次出现休克。

  陈继铭回忆,“羊妞”被救回来后,救助中心开会讨论,为它严格挑选了4名专职“象爸爸”,入选的一个硬性条件是大象饲养经验必须在8年以上。陈继铭刚好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得以入选。

  护理“羊妞”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羊妞”刚救助回来的时候需要“象爸爸”24小时陪护。半夜,“羊妞”会跑来和“象爸爸”一起睡觉,把“象爸爸”吓得够呛,最后不得不把“象爸爸”的床换成高低床。

  有一次带“羊妞”上山做康复训练,它用舌头舔到滴水观音,导致中毒,下嘴唇肿得非常厉害,大象医生为它清洗上药,三天后才消肿。陈继铭说,“从那以后,我们带它到野外进行康复训练,只要遇到滴水观音,它就离得很远。”

  如今,陈继铭当爸爸5年多了,已经有两个孩子,但陪大象的时间远远超过陪孩子的时间。

  家人和孩子知道陈继铭在照顾“羊妞”,都非常关心,每次回家孩子就问,“爸爸,‘羊妞’现在好了没有?东西吃得多不多?”陈继铭说,虽然是嘘寒问暖,但让我感到很欣慰,毕竟通过我的工作,家人也在关心亚洲象保护。

  与象同行十七载,陈继铭说,“‘象爸爸’把大象当作自己的家人一样,已经舍不得离开。”(记者张东强、姚兵)

+1
【纠错】 责任编辑: 杨婷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巴黎:夏夜蒙马特
巴黎:夏夜蒙马特
古村新韵
古村新韵
嘉塘草原的神秘“萌物”
嘉塘草原的神秘“萌物”
壮美乾坤湾
壮美乾坤湾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70112488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