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中科院海洋所研究揭示渤海褐潮原因种“种源”
2019-09-04 18:07:08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青岛9月4日电(记者李紫恒)褐潮是会对水产养殖和生态系统造成重大破坏的有害藻华,但其成因一直没有统一答案。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悉,国际生态学权威期刊《分子生态学》近日在线刊发了中科院海洋所唐赢中研究员课题组在渤海褐潮原因种的历史溯源和生物地理学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否证了褐潮可能是“外来种入侵引起”的假说。

  据了解,这一研究聚焦自2009年以来对我国渤海海域贝类养殖业和生态系统造成巨大损失的褐潮,首次证实了褐潮原因种抑食金球藻在其生活史中存在休眠体阶段且可在海洋沉积物中长期存活。

  据科研人员介绍,褐潮是有害藻华,因爆发时水体呈褐色而得名。目前全世界的褐潮主要由2到3种微藻引起,其中爆发最经常、规模最大、最令人关注的是海金藻纲的一种微微型浮游植物——抑食金球藻。我国是继美国、南非之后第三个爆发褐潮的国家,2009年以来秦皇岛海域的多起褐潮给当地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也对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破坏性影响。

  科研人员发现,抑食金球藻不仅在渤海海域至少已经有1500年的存在历史,而且在我国分布范围覆盖南起南沙群岛、北至北戴河、丹东的中国四大海域自近岸养殖区到3450米水深外海的广泛海域。这一结果将抑食金球藻在北半球的分布记录至少南延了1700公里,从而明确地否证了渤海褐潮由外来种入侵引起的假说。

  研究证实抑食金球藻是一种全球各大洋广泛分布的广布种,产生休眠体可能是造成该种全球分布和褐潮年际复发的重要原因。这一结果不仅提供了关于我国褐潮原因种抑食金球藻的“种源”和其全球地理分布格局的决定性认识,也为进一步研究褐潮爆发成因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科学问题导向,即褐潮爆发原因必须从本地环境条件的变迁中探索。

+1
【纠错】 责任编辑: 邱丽芳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天空之眼瞰呼伦贝尔
天空之眼瞰呼伦贝尔
高山“微小学”的开学第一天
高山“微小学”的开学第一天
“定远舰”沉舰遗址在威海发现
“定远舰”沉舰遗址在威海发现
旅德大熊猫“梦梦”产下双胞胎
旅德大熊猫“梦梦”产下双胞胎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496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