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生命卫士
2020-04-09 08:17:2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一位80多岁的高龄患者入院检查时病情并不重,可精神萎靡不振。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副主任医师张红霞对比入院前各项指标发现,患者存在从普通型向危重型发展的“细胞因子风暴”,她密切关注着患者各种指标细微变化。

  果然,病人突然出现血钾剧减、血氧饱和度急速下降、意识不清等症状,张红霞迅速采取一系列急救手段,将老人从死亡线上拉回。

  说话快人快语,做事干脆利落,张红霞是一名生死战场上久经考验的老兵。担任火箭军某医院急诊科主任7年,她熟练掌握心脑血管病变、严重消化道出血、重症胰腺炎等10多种急重症诊治本领,她挺进海拔4000多米的震区救治伤员,在泥石流灾害一线抢救生命……

  2010年4月,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张红霞凌晨3点接到电话:“组织医疗队去玉树,你能去吗?”此时丈夫出差在外,望着身边酣睡的儿子,她犹豫了一下,毅然说:“没问题!”她连夜把孩子托管给同事,天不亮就随队出发了。张红霞上车才发现,自己是医疗队唯一的女医生。

  在震区抢救伤员,张红霞连续奋战数日。一天上午,海拔4800多米的一个村庄打来求救电话:“一位80多岁的藏族老人伤势严重,急需救治。”张红霞立即往村子里赶,为老人处置完伤口,又和同事对全村进行了巡诊,摸着夜色返回营地。劳累了一整天,刚躺下就赶紧吸氧补充体力,第二天她又元气满满地出现在救灾一线。

  抗震救灾表彰会上,张红霞戴上一枚金灿灿的三等功奖章。时隔不久,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张红霞再次主动请缨:“我有经验,让我去!”

  “她总是充满激情。”护师曹娟娟说。

  春节期间接到驰援湖北的通知,一直处于“备战”状态的张红霞,第一时间向组织请战。进驻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后,感染十四科患者收治量在光谷院区排名第一,张红霞带领的医疗组,收治率在感染十四科位居榜首。

  战友们都说,张红霞的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劲头。当初,在火箭军某医院消化科当主任的她,临危受命担任急诊科主任,这一“跨科”难度不小。半年时间,她瘦了10多公斤,啃下一块块“硬骨头”,科室当年步入先进行列。

  7年过去,张红霞中医西医并重,内科外科兼通,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深静脉置管、脑外伤处理等“十八般武艺”都很精通,成为急诊急救一线的“全能号手”。2017年,她荣膺全国首届“白求恩式好医生”提名奖。

  有一次,急诊科来了一名病人,捂着肚子喊痛,可心电图、CT等检查一切正常。张红霞突然想起曾遇到的“主动脉夹层”病例,她赶紧为患者做“血管造影”CT增强检查,果然不出所料。由于诊断精准、救治及时,患者最终化险为夷。至今回想起来,张红霞仍心有余悸:“这种病处置不当,分分钟要人命。”

  自打到了武汉,张红霞几乎天天铆在医院。救治展开后,不少患者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张红霞心里嘀咕:“这可不行,消极情绪会传染,既要治顽疾,更要医心病。”

  她和战友们想方设法活跃氛围,今天在防护服上画个漫画,明天聊聊外面的稀奇事,经常逗得大伙儿哈哈大笑。

  病区里有一位姓雷的女士,第一次见面就拽住她:“我是不是不行了,银行密码都告诉老公了,遗书也写好了……”张红霞一查病史,这位患者有焦虑型抑郁症,白天不爱与人交流,夜里整宿睡不着觉。

  张红霞虽然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书,可面对雷女士的病情还是心里没底,她专门在线请几名心理专家进行远程会诊,为她量身定制治疗方案。那段时间,她经常抽空去找患者聊天,分散她的注意力,缓解病人的焦躁情绪。

  可没过几天,又遇到新难题:雷女士每天必服的治疗抑郁症的药没了。这种药品很特殊,光谷院区没有,外面也买不到。

  情急之下,张红霞想到通过“朋友圈”求助。几经周折,终于联系上专科医院,她又让患者家人把相关资料发到医院进行核实验证,一切办妥已是深夜两点多。第二天一早,张红霞带着药品来到病房,雷女士感动得热泪盈眶。

  十几天后,雷女士病愈出院,张红霞成为她热线联系的“微信好友”。雷女士说,“有她在,不孤单”。

  在光谷院区奋战1个多月,这样的故事不少。张红霞的“热心肠”让患者们如沐春风,很多人出院时拉着她的手舍不得离开。一位患者临出院前琢磨了半宿,最后送给张红霞8个字:红霞映日,便是春天。(李永飞 许溟 赵法胜)

图集
+1
【纠错】 责任编辑: 成岚
生命卫士-新华网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5111258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