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记者手记:迷路的哲哥
2020-10-25 16:17:10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图集

  新华社南宁10月25日电  题:记者手记:迷路的哲哥

  新华社记者曹祎铭、林凡诗

  “不对,走错路了,绕远了,快倒回去。”又一次进入七百弄山区,虽然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已经很熟悉了,但51岁的韦哲却迷了路。

  韦哲,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一名基层干部,从事宣传工作已有13年。他憨厚健谈,总能跟记者们打成一片,大家都亲切地称他“哲哥”。

  哲哥说,参加工作至今,他已经走遍全县16个乡镇的全部行政村,有些村屯去过不止一次,其中大化县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七百弄山区,他有时一个月会去好几次。大化县境内多为山区,手机导航信号时断时续,以往哲哥带路,大家总能准确找到想要去的村屯,因此许多记者下乡采访会叫上他这个“活地图”。

  近日,记者再次来到大化县,前往七百弄山区采访。所谓“弄”是指高山环绕的洼地,七百弄有1300多个这样的洼地,不少群众仍生活在洼地里。这里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因严重缺水缺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称为“除了沙漠以外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开车进入七百弄山区,一条条崭新的水泥路盘绕山间。一些路段挖掘机轰鸣,新修、扩路工程正有序推进。“别看现在路挺顺畅,以前根本没有这么多路,有条砂石路就很好了。”哲哥说,以前到村民家,经常要步行很长的山路。

  听说在板升乡弄勇村有一支道路施工队,专啃修路中的“硬骨头”,记者打开手机导航准备前往,“活地图”哲哥立马“上线”,“离得不远,不用导航,我知道路。”

  原本预估只需15分钟的车程,一行人驱车逾半个小时,还没见到弄勇村的影子。到了岔路口,哲哥有些着急,便下车观望。然而,眼前几条新修的山路都蜿蜒着伸向山里,一眼望不到头。哲哥挠着头说:“不应该啊,我不久前才来过,应该不会记错路。”哲哥坚信自己能找到路,回头对我们说:“再走走看,应该快到了。”

  过了10分钟,又出现一个岔路,这下哲哥彻底迷路了,只能电话求助弄勇村村委会副主任蓝美英,再三确认后,才知道走错了,绕远了。“以前去弄勇村只有一条路,没想到刚才那条岔路也能到。”哲哥略带歉意地说,这几年新修了许多路,不少地方隔一段时间再来就变了样。

  根据蓝美英的指引,记者一行很快来到一个村子旁,这里的房屋崭新,排列错落有致。“咦,这儿好像还不是弄勇村村委会所在地,房子没有这么好看的。”这次哲哥不敢再像之前那么笃定,“我们先开车进去看一下吧。”

  结果,事实再次出乎韦哲的预料,蓝美英就站在不远处的村委会门前向我们招手。

  蓝美英告诉记者,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弄勇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破旧的泥瓦房被砖混结构的楼房取代,10户以上的屯全部通路,村容村貌也改变很大。

  在蓝美英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那支专啃“硬骨头”的道路施工队。施工队负责人韦汉斌说,他在大化县修路已经十几年了,近5年来所承建公路的总里程大概占到之前他修路总量的三分之二。“在这里,每个月都有大变化。”

  数据显示,近5年来大化县新建、改扩建屯级道路总里程达2300多公里。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关键阶段,大化县也进入“战时状态”,茫茫大山中,一条条“毛细血管”将山里的群众与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起来。

  采访结束,返程路上,看着山间的一条条路,哲哥打趣道:“照这个样子下去,我这个‘活地图’该失灵了,以后也得借助导航带路才行。”

【纠错】 责任编辑: 赵文涵
加载更多
天山脚下稻花香
天山脚下稻花香
金秋菊花香
金秋菊花香
秋日海岸
秋日海岸
秋日海上魔鬼城
秋日海上魔鬼城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65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