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平衡日本政治天平的那些“砝码”
2014-05-22 10:20:25 来源: 青年参考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与左翼“共命运”的日本右翼

  实际上,日本右翼势力的发展壮大,一半是左翼的“功劳”。

  上世纪60年代起,日本爆发了大规模的左翼学生运动。当时负责镇压的日本警察厅警力不足,“反共拔刀队”于是走上街头,诉诸暴力的右翼团体因此诞生。

  为和左翼对抗,民族主义的右翼人士开始走向规模化、组织化。在右派学生成立的组织中,“日本学生会议”、“全国学生自治体联络协议会”和“日本学生同盟”都在日本影响较大。

  如今仍活跃着的“新右翼”领袖铃木邦男,当时是早稻田大学学生。他担任了“全国学生自治体联络协议会”首任委员长。后来,他自我忏悔道:“那个时代的我,只是个凡事诉诸暴力的学生。”

  这些右翼组织的旗号是民族主义,在今天看来可能难以置信,他们的主张也包含了反美立场。

  当时的日本左翼力量非常强大——共产主义革命者同盟、共产主义者同盟、日本社会主义青年同盟、共产主义劳动者党派、亲中国派系等,当时都是日本《治安警察法》、《治安维持法》的弹压对象。它们之外,又生出无数的小党派。

  上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的市民活动逐渐转向以环保、信息公开透明、消费者维权为目的,很多人提出,“左、右翼”的简单站队应当“谢幕”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偏右的保守政党实际占据了执政党地位,左翼逐渐式微。

  冷战结束时,日本右翼势力曾狂欢庆祝。铃木邦男却发出了警告:“右翼该恐惧的,正是天敌——左翼的倒下。”这样“不合群”的声音,使他被骂“披着右翼皮的左翼”、“实际是左翼组织的代理人”。

  据1990年出版的《知识大观》调查,当时的日本右翼团体虽只有50个,人数却有2.2万人。到1999年,日本警察厅调查称,右翼团体约有900个,成员却只有1万人左右,其中还包括一人参加多个团体的重复计算。

  “现在的时代,不该分左右”

  “不该分左右。”这句话是铃木邦男的口头禅。“我这样说,一定没有朋友。”虽然他如此感叹,但其实也算在“左右逢源”。

  让极右分子目瞪口呆的是,铃木邦男和“新左翼”领袖竹中劳、东日本铁路公司最大的工会会长松崎明、牧田吉明等人,都交上了朋友。“即使是敌对阵营,我也要从他们身上学习,摸索和他们一起战斗下去的方法。”

  无独有偶,1991年过世的竹中劳,也和1993年过世的“新右翼”代表人物野村秋介有着“奇妙的友谊”。

  渐渐地,铃木邦男的观点,竟也不时地出现在左翼报纸上。比如他虽也主张修改日本“和平宪法”、扩大日本自卫队权限,但他毫不留情地批判安倍晋三等自民党大佬:“虽然现在的宪法是被战胜国强加的,但它给了人民自由,远远超过没有自由的自定宪法。”

  有时,他也出席左翼的集会和游行。每当此时,主持人就会因“势单力孤”的他而专门加一句话:“今天,感谢这么多的左右翼人士来到现场。”

  左翼团体在东京举行反核电游行时,他也参加了。“虽然到场的右翼只有我一个,但这让活动超越了左右翼的界限。能为多样性做出贡献,我很欣慰。”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

  铃木把自己称为“跨界人”。“人们的常识是,左翼一定认为只有自己正确,右翼是必须打倒的对象,不能联合起来。但现在,时代不一样了。”

  “现在的时代,不该分左右。”百年前,日本左翼思想家大杉荣就曾如此说过。而今,这句话成了铃木邦男的座右铭。

   上一页 1 2  

+1
【纠错】 责任编辑: 卢鉴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济南:大熊猫园内散步尽享美好春天
济南:大熊猫园内散步尽享美好春天
长兴花香浮动 正是踏青好时节
长兴花香浮动 正是踏青好时节
雨后西湖晴归来
雨后西湖晴归来
新疆塔里木:棉花播种忙
新疆塔里木:棉花播种忙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9905126533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