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俄罗斯媒体观察家眼中的中国报纸
2015-06-25 21:53:39 来源: 新华网国际频道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中俄媒体论坛25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来自两国相关部门和主要媒体的负责人参加会议。此次中俄媒体论坛的举办将全面促进和深化两国在新闻媒体领域的交流合作,彰显新形势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意义。

    24日,“今日俄罗斯”通讯社政治观察员德米特里·科瑟列夫发表文章,阐述其对中国媒体的认识。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在高等经济学校举行的一次中国问题研讨会上朋友们问我:“你每天从哪份报纸开始新的一天?”我回答:“有两份:《华盛顿邮报》和《人民日报》。本质上来说,它们可以说是双胞胎报纸,只是看待世界的视角完全不同。”当今世界就是这样,没有这两份视角完全不同的报纸,普通人不可能明白正在发生的某些事情。

    而今天我有这样一个想法,就是和读者们分享一系列看似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会存在报纸,也就是说,为什么总会存在大众传媒。当然看待这个问题也有不同的视角,不一定非得是美国和中国视角。

    如果有谁感兴趣的话,可以打开《人民日报》的网页看看,这样我们就可以和美国的报纸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在我们面前两份报纸的受众很相似,都是首先面向“首都管理层”,再来就是面向普通受过教育的人。

    在美国,当前最重要和讨论最广范的主题是:如何处理在南北战争中取得胜利的美国南部联盟国国旗的问题。是否值得到现在还将这些旗子在旗杆上升起,因为黑皮肤的居民在抱怨,他们认为,就是为了将他们的先人从奴隶制度中解放出来才有了战争。

    在中国报纸上最关键的主题是:关于在北京刚结束的与美国的谈判问题或是第一架中国自主研发远程客机试飞的准备工作。也就是说,总体上国内新闻占第一位。这不言而喻。

    而当浏览到国际新闻报道时,我们看到了两个迥异的世界,对世界最重要事件的观点,相似度很低。在两个页面中,确实,关键新闻是伊丽莎白女王访问德国(因为需要漂亮的照片),但是接下来……在美国主要媒体的国际新闻页面上,都是关于发生在海地、哥伦布和亚美尼亚的不愉快事件。

    在中国报纸“国际”这一栏,中是关于北京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有新的国家加入的新闻(而美国感到很不满);关于美国监听几任法国总统的新闻,还有很多来自亚洲的无法在其他来源中获取的新闻。

    最令人震惊的是,在这两份出版物中,它们的价值对等,或者说水准相同。不管是技术的、精神的,或是任何一方面。它们在强度和深度方面水平相当。中国人是好样的!

    至于宣传?两份报纸都在进行宣传,尽管因为每一个记者都想让读者看到带有其观点的重要新闻,也确实是有某些世界观原因想要这样。但是这样的宣传更多是属于观察员的个人观点。

    而这里调子就比较有意思了,比如对所有中国人来说是很普通的,对所有美国人来说却稍微不同,特别是在中国和美国对外政策的问题上。在第一种情况下,我们看到人们,稍友善又有点疲劳地、镇静地诉说着某些事情,而第二种情况——除了焦躁还是焦躁……大概这就是民族特性。

    前几天,俄罗斯媒体刊登了俄文化部长弗拉基米尔·梅金斯基的一篇文章,他在这篇文章中明确地回答了为什么文化会存在这一问题。

    文章中写道:文化应该在人民中“培养品味”(梅金斯基引用了启蒙运动时代活动家亚历山大·苏马罗科夫的名言)。谢谢,部长先生,在今天俄罗斯存在25年后,终于有高层人士道出了这个简单的观点。文化—不是生意,而是教育,也就是说,是发展完善人们精神的一种方法。

    而报纸呢?几年前,当我和来自《人民日报》的一个女孩在北京游览时,我问过她同样的问题。她回答道:在第一种情况下,报纸是在教育结束后的必需品。你获得了毕业证书,如果你不去更新知识,更新在你周围世界在创造什么、有哪些争端等基本信息的话,证书会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失去它的价值,如果你是中学毕业,那么你需要这一些报纸,如果是大学毕业,那么你需要另外一些报纸。在第二种情况下,我们的某些地方就好像是研究机构。

    相应地,新闻工作者不是为了吸收无意义信息的海绵,将这些信息挤到报纸页面上,他们是老师。也就是一个了解某些事情,并向那些并不了解的人讲述这些事情的人。因此,这是一个令人尊敬,且社会需要的职业。

+1
【纠错】 责任编辑: 刘怡然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济南:大熊猫园内散步尽享美好春天
济南:大熊猫园内散步尽享美好春天
长兴花香浮动 正是踏青好时节
长兴花香浮动 正是踏青好时节
雨后西湖晴归来
雨后西湖晴归来
新疆塔里木:棉花播种忙
新疆塔里木:棉花播种忙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001279513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