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
图为培养的基因敲除小鼠,2013年6月25日发。(新华社记者 张舵 通联)
新华网北京4月11日电(记者林小春)美国天普大学华人科学家胡文辉等人近日报告说,他们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有效剔除了一种人源化小鼠多个器官组织中的人类艾滋病病毒,朝着开展人类临床试验的方向迈出一大步。
此前,胡文辉等人已成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有效清除了体外培养的人类细胞系、艾滋病患者体内取出的T免疫细胞以及转基因小鼠体内的艾滋病病毒。
人源化BLT小鼠是指移植了人的骨髓、肝和胸腺组织或细胞的免疫缺陷小鼠。这种小鼠具有人类功能性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和潜伏的方式与人类一致,克服了常规小鼠不能复制某些人类疾病的弊端,被广泛用于艾滋病动物实验研究。
在发表于美国《分子治疗》杂志的最新研究中,胡文辉和同校同事卡迈勒·哈利利以及匹兹堡大学杨文彬等人首先利用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源化BLT小鼠,然后借助腺相关病毒(AAV)作为载体,把有“基因剪刀”之称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工具运送到潜伏感染小鼠体内。2到4周后,他们在多个小鼠器官组织中检测到艾滋病病毒基因组被切除。
胡文辉副教授告诉新华社记者,艾滋病病毒基因易于突变,应用单靶点基因编辑有可能会出现病毒逃逸现象。为此,他们提出了多靶点基因编辑的新思路,针对艾滋病病毒转录区和结构区设计了4个向导RNA(核糖核酸),可引导Cas9酶到预定位置实现多靶点切除,显著增加了艾滋病病毒的剔除效率。
此外,这种病毒剔除方法不影响靶细胞的存活和功能,即“只杀病毒不杀细胞”。
胡文辉指出,目前,基因编辑疗法尚不能100%清除动物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但能够显著降低潜伏病毒量,因此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组合使用不失为一种有希望的艾滋病治疗策略。(新华社客户端)
相关新闻
-
美国约10%染寨卡病毒孕妇面临缺陷宝宝问题
美国卫生当局4日说,在确诊感染寨卡病毒的美国孕妇中,大约十分之一面临胎儿或婴儿出生缺陷问题。2017-04-05 15:17:55
-
澳研究人员称罗斯河病毒可能在全球范围流行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23日称,先前认为主要存在于有袋类动物的罗斯河病毒也可能存在于哺乳动物中,这种病毒可能像寨卡病毒一样成为全球范围流行病毒。温斯坦解释说,美属萨摩亚没有有袋类动物,这说明罗斯河病毒也可能以哺乳动物为“大本营”,随蚊子叮咬感染人类。2017-02-23 16:10:48
-
科普: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更易患糖尿病
《英国医学杂志·糖尿病研究及护理公开期刊》刊登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与普通人相比,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糖尿病患病率更高。2017-02-01 15:45:25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
新华网影巢双周赛丨首期获奖结果公布
2017-04-11 13:57:57
-
电视剧里检察官办案和现实差距有多远?
2017-04-11 09:45:18
-
新华网影巢双周赛丨第二期:赏花人(4月14日截稿)
2017-04-11 14:00:46
-
一个人生活,你也是“空巢青年”吗?
2017-04-11 08:13:55
-
柯洁对战升级版阿尔法狗还有悬念吗?
2017-04-11 09:27:27
热帖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