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旧金山6月16日电(记者马丹)科研界一直在研究让电动汽车在公路上边行驶、边充电的有效方法,从而克服电动汽车一次充电续航里程短的局限性。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的新成果使这一类研究迈进一大步。
研究报告作者之一、斯坦福大学教授范汕洄对新华社记者说,他们用一种简单方法实现动态无线电力传输,这一进展为未来电动汽车在行驶中无线充电解决了一大技术障碍。
范汕洄说,传统的无线充电技术存在一个基本问题,即能量传输效率与充电传输距离直接相关,最佳充电参数取决于充电传输距离。如果因为需要充电的物体移动而导致充电距离发生变化,充电所需电路的参数就得通过手动方法重新调整,这增加了电路的复杂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范汕洄等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对麻省理工学院2007年研发的一种无线充电技术作了改进,使传输系统在传输距离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可以自动调整到传输能量所需的最佳状态,充电效率保持恒定。
据介绍,这个无线传输系统包含两个相距大约1米的线圈,其中一个线圈产生的磁场影响另一个线圈的电流,由此把电能从一个线圈无线传输到另一线圈。传统技术是将微波源用于发射线圈,在传输距离发生变化时需手动调整微波频率。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去除微波源,代之以一个普通的电压放大器。当研究人员移动接收线圈时,线圈上的一个LED灯泡持续发亮。这表明接收器在运动时实现了高效充电。
范汕洄说,以前通过比较复杂的参数调控也可以实现动态无线充电,最新研究则证明,通过简单的方法同样可以做到动态的无线高效能量传递。
他表示,动态无线充电技术的推进有助于未来实现电动汽车不用停下来充电也可以持续行驶的设想。比如汽车底部的线圈可以接收来自高速公路地下线圈的电力传输,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就能无线充电。这项技术还可以用于手机等个人移动设备的无线充电。
-
新型人体动能充电设备:充电保密一举两得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24日宣布,该组织研究人员制造出一个样品设备,不仅可将人行走时的动能转换为电能,而且还能精确识别人的步态,为未来信息安全保障提供了新途径。2017-05-24 17:54:45
-
充电十分钟,通话一整天?你对手机的梦想很快会实现
日常生活中许多产品离不开电池,但电池的充电速度和使用时间始终遭人诟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段镶锋教授对新华社记者说,充电快慢由功率密度决定,使用时间长短由能量密度决定,但对于现在大部分电池,提高功率密度与提高能量密度通常相互冲突。2017-05-15 15:34:02
-
电动汽车充电难?特斯拉在中国找到“主心骨”
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终于在中国找到“主心骨”:腾讯控股有限公司。2017-03-30 06:57:03

-
【征集】爸爸和我:关于家的记忆老照片
2017-06-16 11:05:14
-
在公共篮球场跳广场舞,错了吗?
2017-06-16 10:13:45
-
手机重启=关机再开机?你错了!
2017-06-16 11:05:27
-
荐读丨永远不要小看不合群的人
2017-06-16 11:04:44
-
女领导深入地头别样美(图)
2017-06-16 11: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