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17日电 你们还记得这个小男孩吗?
2016年8月,一个安静坐在救护车里、满身尘土和血渍的小男孩形象,在全世界的媒体和社交网络上流传。
这个让人揪心的叙利亚男孩,名叫奥姆兰·达克尼什,4岁半。事情发生时,他所在的叙利亚城市阿勒颇正在上演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的激烈对抗,建筑被毁、人员伤亡频繁发生。
一时间,奥姆兰的照片登上了全球成百上千张报纸的封面。在西方媒体的语境里,奥姆兰更是成为叙利亚人民苦难的缩影,是叙利亚政府军和俄罗斯战机枉顾平民性命的铁证。
然而事实,却并不是你看到的那个样子。
时隔一年,新华社记者在阿勒颇见到了健康可爱的奥姆兰。
他的父亲穆罕默德·海尔·达克尼什对记者说:我们“不愿被谎言利用”。
【不愿成为反对派编造谎言的工具】
据奥姆兰的父亲回忆,去年8月的一个夜晚,家里突然停电,房屋晃动,开始掉落灰尘和碎石。石块砸中达克尼什的头部,也击中了小奥姆兰的眉头。他抱着奥姆兰往外跑的时候,自己的血流到了孩子脸上,这才造成了网上流传的视频中奥姆兰左脸大面积血迹的样子。
袭击发生后,邻居、救援人员都赶来了。混乱中一名救援人员接过奥姆兰,达克尼什则继续在楼上救其他孩子。此后便出现了视频中的一幕,奥姆兰被送进救护车里,好几个人开始手持摄像机对奥姆兰进行拍摄。
达克尼什质疑说:“他们忙着拍奥姆兰,却没人给孩子检查伤口。难道拍照比救治还重要吗?”
几天后,达克尼什才得知了这些照片的真实用意。惊讶之余,他对视频发布者的动机和利用视频传播虚假消息的媒介很是恼火。
视频播出后,西方媒体直指俄罗斯战机的空袭导致了这场灾难。
但是,达克尼什说:“事发时我并没有听到战斗机的声音,也没有听到炮弹的声响。”
为夸大袭击后果,叙反对派媒体还发布消息说奥姆兰受了重伤,甚至多次公布奥姆兰和姐姐的死讯。
达克尼什说,其实奥姆兰的伤并不重,很快就出院了,只在眉头留下一个浅浅的疤痕。遗憾地是,奥姆兰10岁的大哥阿里却因伤重不治离开了人世。袭击发生时,阿里正在楼下倒垃圾,被坠物砸成重伤。
奥姆兰的形象火了之后,反对派武装曾找到达克尼什,许诺大量金钱,换取他在媒体上指证叙利亚政府军发动了袭击。但反对派拿不出政府军袭击他家的证据,达克尼什拒绝了他们的要求。
此后,反对派多次对达克尼什进行威胁,导致一家人不敢随便出门。父亲为了不让人认出奥姆兰,还给他换了发型。
“我不愿让奥姆兰成为反对派编造‘谎言’的工具,达成他们博取同情、攻击政府的目的。”达克尼什说。
此外,还有多个国家的政府和组织提出资助奥姆兰一家到土耳其或欧洲去生活,但达克尼什都没有接受。
他说:“叙利亚是我的国家,我不会离开阿勒颇。”
【究竟是谁精心策划的公关?】
今年6月,政府军收复阿勒颇半年后,沉默的奥姆兰一家终于发声,先后接受国内外多家媒体采访。
达克尼什觉得,现在局势好转了,不再担心有威胁,是时候说出实情了。
然而,西方媒体在报道这则消息时,还是带上了有色眼镜。美国《纽约时报》称奥姆兰一家再度露面,是叙利亚政府精心策划的公关行为,甚至称达克尼什想利用孩子实现自己的政治诉求。
对此达克尼什表示,从一开始就是反对派武装在利用奥姆兰策划一系列宣传活动,并传播不实的言论,而自己一直没有配合他们“消费苦难”。
时至今日,奥姆兰的形象依然出现在某些西方媒体的电视画面中,用来渲染叙利亚当局杀人狂魔的形象。
实际上,在叙利亚战争的报道中,西方媒体大多只听信来自反对派和当地所谓公民记者的声音,选择性地忽视叙利亚政府和当地主流媒体的表态。
然而,提供消息的当地救援组织、活动人士和公民记者,却一再被媒体揭露与西方政府、反对派武装甚至极端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发布的信息背后涉及复杂的政治利益。
拍摄并上传奥姆兰视频的“阿勒颇媒体中心”就被披露受到西方国家的资助。另外,参与救援奥姆兰的阿勒颇救援组织“白头盔”,也因疑似摆拍救援场景,屡次被细心的网友抓包。
谁能想到,那些硝烟里牵动人心的照片和视频,竟来自别有用心者虚伪的谎言,而弱小无辜的孩童往往被他们当成赚取眼泪的工具。
-
叙利亚动物园因战火遭弃 约旦接收动物难民
当地时间2017年8月14日,约旦苏夫,Al Ma'wa野生动物保护区里从阿勒颇动物园转移的动物。这一由国际动物慈善机构“Four Paws”的工作人员实行的将野生动物从叙利亚战区迁至约旦的的任务分时三个月完成。2017-08-15 07:52:21
-
叙利亚将恢复举办大马士革国际博览会(组图)
新华社照片,大马士革,2017年8月10日 (国际)(1)叙利亚将恢复举办大马士革国际博览会8月10日,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工人为大马士革国际博览会作准备。2017-08-11 07:24:24
-
叙利亚旅游部长:赴叙旅游升温 人数增加25%
【新华社微特稿】叙利亚旅游部长贝什尔·亚齐吉说,进入2017年以来,赴叙利亚旅游出现明显升温,2017年上半年赴叙旅游人次相比2016年同期增加25%。2017-08-08 06:50:33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