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首页 时政 国际 财经 高层 理论 论坛 思客 信息化 炫空间 军事 港澳 台湾 图片 视频 娱乐 时尚 体育 汽车 科技
  • 苏 格
  • 乔  良
  • 阮宗泽
  • 崔洪建
  • 李绍先
  • 金灿荣
  • 高祖贵
  • 田德文
  • 殷  罡
  • 陈凤英
  • 张焕利
  • 陈志瑞
  • 苏  格

    苏 格

    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会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 乔  良

    乔 良

    空军少将,国防大学教授

  • 阮宗泽

    阮宗泽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

  • 崔洪建

    崔洪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 李绍先

    李绍先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金灿荣

    金灿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高祖贵

    高祖贵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田德文

    田德文

    欧洲问题专家,中国社科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

  • 殷  罡

    殷 罡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

  • 陈凤英

    陈凤英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张焕利

    张焕利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新华社前驻东京记者

  • 陈志瑞

    陈志瑞

    外交学院教授、《外交评论》执行主编

金灿荣主持
  • 金灿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将长期处于僵化状态。只要普京在任,我估计他们的关系就好不了。普京明年如果连任,又干6年,到2024年是72岁,那么西方与俄罗斯关系会僵持很长时间。[详情]

  • 乔良

    空军少将,国防大学教授

    一件正确的事情在不正确的时间干是一个错误,特朗普希望恢复美国的实体经济,就是在不正确的时间干正确的事情,这是在犯错。[详情]

  • 阮宗泽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

    对美国未来,我不觉得是大治或大乱、更好或者更糟,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会越来越愤怒。过去美国是全球公共产品提供者,它其实是最高兴的,二战后它获得最大利益、最大制度性权力和最大发言权。但今天的美国是愤怒的美国,觉得自己被占便宜吃了亏。[详情]

高祖贵主持
  • 高祖贵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未来中东地区的格局可能出现大翻盘,最后的结局取决于沙特和伊朗如何较量,而这又与沙特国王萨勒曼和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详情]

  • 殷罡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

    中东地区绝对不可能爆发大规模的代理人战争。这里有两个概念,大规模战争不会有,即使发生了大规模战争也不是代理人战争。[详情]

  • 李绍先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东现在是大乱,一年比一年乱。旧有的格局坍塌、新的格局建立不起来。美国不管,俄罗斯实力不够,中东出现内外不平衡,这是最大的症结所在。[详情]

  • 苏 格
  • 金灿荣
  • 高祖贵
  • 崔洪建
  • 张焕利
  • 陈凤英
  • 苏格

    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会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中国发展继续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对国际秩序的塑造力也持续增强。前行道路上难免艰难险阻,我们要居安思危,规避风险,稳中求进。[详情]

  • 金灿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核心西方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导致产生以下三种不利趋势:一是逆全球化,具体表现为特朗普接二连三的“退群”(自我孤立),二是碎片化,三是极端化。逆全球化和碎片化都与西方国家密切相关。[详情]

  • 高祖贵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日有意利用印度和澳大利亚牵制中国,即使四国将来不建立正式同盟,只是加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也将对中国周边安全局势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可能影响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详情]

  • 崔洪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面对一个敏感和焦虑的欧洲,中国在外交政策上要把握好平衡,要更多地做事情,不要先把口号喊得很高,把欧洲人给“吓着了”,避免欧洲出台的政策给我们合作的环境和舆论带来负面影响。[详情]

  • 张焕利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新华社前驻东京记者

    2018年中日关系会有所改善,但这种改善不是恢复到过去的水平,而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形成一种新型的中日关系。中日关系实质性改善,还需要安倍拿出切实行动。[详情]

  • 陈凤英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我们一定要立足周边,落脚在亚洲,我一直认为“一带一路”要精耕细作的是周边,使“一带一路”真正成为和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安全的倡议。[详情]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