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特写:巧手焕新生——探访开罗“垃圾山”上的女子手工作坊
2018-03-08 16:17:26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开罗3月8日电 特写:巧手焕新生——探访开罗“垃圾山”上的女子手工作坊

  马尔瓦 李奕言

  37岁的娜贾特是4个孩子的母亲。每天,她都要穿过污水横流、堆满垃圾的昏暗街巷来到环境保护协会开设的一间手工作坊工作。她已经在这里工作了22个年头。

  “女人可以从石头里挤出水来。”娜贾特边说边往尚未晾干的再生纸浆上摆放花瓣和树叶。废弃的纸张就这样在她和工友们的巧手下变成礼品袋、笔记本和贺卡。

  这间作坊位于埃及首都开罗城东穆克特姆山附近。这里的居民——扎巴林人(意为“捡垃圾的人”)世世代代以处理垃圾为业。由于缺乏科学的垃圾处理手段,垃圾几乎堆满整个区域,空气中弥漫着挥之不去的腐臭气味。

  就在这个被称作“垃圾山”的地方,环境保护协会设立了这个专门面向女性的手工作坊,帮助扎巴林人对垃圾进行环保处理,也为当地妇女提供工作机会和技能培训。年轻女性在这里学习劳动技能,获得劳动报酬,与此同时她们的自我认同感也不断提升。

  走进作坊内部,干净整洁的院落与外面垃圾环绕的狭窄街道形成鲜明对比。除了制造再生纸工艺品,女工们还利用回收处理过的棉线织造地毯、挂毯,将废旧布料裁剪拼接成小饰品,用易拉罐拉环制作手包和腰带……这些产品实用质朴、价格低廉,在市场上颇受欢迎,尤其受到外国游客青睐。

  “看到我做的包和饰品那么受欢迎,我感到非常开心,也很自豪!”28岁的莎哈尔不一会儿就将几十枚易拉罐拉环串成一个手串。她来自埃及南方一个保守村落,村里大多数女性都早早结婚生子。“但是我想工作,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想和我的丈夫一起为更好的生活奋斗。”她说。

  环境保护协会是一个民间公益组织,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成立,目前雇用了约300名女工。院子里还有几间教室,供女工和她们的子女在这里学习。协会在这里指导她们阅读、写作、绘画,传授利用再生材料设计和制作手工艺品的技术。协会甚至建有一间小型医院,为附近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16岁姑娘娜瓦勒指着一口袋废旧布料对记者说:“你能想象我可以用几百片这样的碎布拼成一块漂亮的地毯吗?”她告诉记者,她只用15天就学会了织布机的操作方法,而一般人需要3个月才能掌握。“协会告诉我他们将来要给我一台织布机,我把它带回家就可以教会姐妹和妈妈,我们会一起织更多的地毯,赚更多钱。”她兴奋地憧憬未来。

  环境保护协会为“垃圾山”地区近7万居民提供了亟须的工作岗位、教育和医疗保障,被誉为这一封闭社区的“安全港”。从这里走出的女工,有的成为工厂工人,有的接受了更好的教育,迈出离开“垃圾山”的第一步。

  “我父亲就是捡垃圾的,我继承了他的职业,以前我每天从剩饭剩菜里挑挑拣拣,但现在到处都能看到我的手工制品。”一名55岁的女工边绣枕套边说,她已劝说附近上百名女性加入手工作坊。“这一经历能让她们找到更好的工作,提高生活水平,从而改变人生。”据她介绍,在此工作的女工每月可挣800到2000埃镑(约合287到718元人民币)。

  开罗约2000万人口所产生的垃圾有40%会被运到这里。之后,女人们会对这些垃圾进行简单的分类回收,其中约有80%在她们手里变废为宝。

  约20名志愿者常年为环境保护协会服务,胡达·亚历山大就是其中一位。她退休前是开罗美国大学的英语讲师,她来到这里教女工们把古埃及的文化元素用于手工艺制作。这既能提升手工艺品的品质,也能吸引更多外国游客购买。

  “女性应该去寻找人生意义与自我价值,尤其是应该意识到女性也可以成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她说,“工作女性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为女孩树立榜样,最终将使整个社会受益。”

+1
【纠错】 责任编辑: 李志强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建筑女工时装秀
建筑女工时装秀
樱花海 映春光
樱花海 映春光
黄河壶口瀑布水量增大
黄河壶口瀑布水量增大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文物医生”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文物医生”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191122507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