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山村十年“由衰而兴”样本观察:地盘活,更要人重生
2018-04-24 16:35:23 来源: 半月谈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原标题:由衰而兴,山村十年重生样本观察

丫山景区户外拓展

  一个是挂在悬崖上的空心村,一个多年守着满山资源没饭吃,两个10年前无人少钱、渐显破败的村庄,如今呈现出青山绿水依旧、村民返居兴业、乡村文明开放的新面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鉴样本。

  山还是那座山,村却不是那个村

  有着580多年历史的江西婺源县江湾镇篁岭村被称为“挂在悬崖上的古村”。10年前,村里180多户人家陆续外迁后仅剩68户,人走屋空田荒村散成为这里的写照。现在,古村重生为日接待游客最高达2.4万人次的4A级景区,外出青壮年约一半回村创业就业,村民年人均收入从之前的3500元提高到2.6万元。

  2009年,婺源人吴向阳成立婺源县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资1200万元按政府规划在山下建起一座新村,山上45亩集体土地则通过“招拍挂”出售给公司进行旅游开发;68户村民以产权置换方式搬进新村200平方米的新宅,220余亩梯田则按30年期限流转给公司发展观光农业。

  沿古驿道建起天街,破败的徽派老宅改造为180余间民宿客房,一度撂荒的梯田种上了油菜花、篁菊等兼具生产和观赏的作物……2013年新的篁岭对外迎客,去年游客114万人次,营收1.5亿元。

  和篁岭开发同年,从江西赣州大余县黄龙镇大龙村走出去的唐向阳和当地政府签约,在大龙村坝里和罗家背两个自然村落进行乡村游开发。

  坝里和罗家背坐落的群山远看像“丫”字而得名丫山。村党支部书记蓝善荣介绍,两个自然村共41户人家,乡村游景区开发前,只有1栋砖混结构住房,其余均为土坯房,70%的房屋无人居住。

  丫山核心景区面积3600亩,其中80%为国有林场,唐向阳一次性买下国有林70年使用权,流转了其余20%的村民自有林。对农户的住房,有能力的村民可自行改造,没钱的村民也可交由企业代建,形成风格不一的民宿后,农户既可自己经营,也可以房入股交企业经营,使用权不变。

  目前,丫山核心景区的41户村民的房屋有一半改造成民宿,150余间客房错落在半山腰,清晨薄雾环绕,鸟鸣其中。老村新貌不仅唤得村民回归,还引来大批广东等地的游客。去年,丫山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综合收入超过了1亿元。

  地盘活,更要人重生

  景区振兴不等于乡村振兴,资源盘活后的乡村终究还是要靠人来振兴。

  今年54岁的唐向阳20年前成了城里人,去年又把户口迁回了村里。这几年他也曾面临很多困难,支撑他走下去的还是大龙村人这个身份。“我要是半道撂挑子,以后还能回来见父母乡亲吗?”在篁岭村,大家也选准在村里当小学校长、土生土长的曹锦钟作为开发运营方的负责人之一。

  大余县委书记曹爱珍说,乡村振兴,人是关键,对农村有感情、对建设家乡有热情的乡贤,是焕发农民主体力量建设新乡村的关键队伍。

  乡村一池春水被激活,为本土人才的回流创造了条件。大学毕业后,陶淑云和丈夫在浙江工作,2013年篁岭景区试营业时回村当了导游,丈夫在景区管理局工作,两人月收入上万元。曾经在县城卖石灰膏的罗名华也回村在丫山景区成立了一家单车俱乐部,每到晚上,他演唱由自己作词的乡村歌曲,让游客叹赏。

  篁岭村委会主任曹石泉介绍,这两年陆续回村创业就业的年轻人已有三四百人。

  乡村振兴不是原住村民消失的振兴,而是村民宜居兴业的振兴。篁岭开发之初,曾把村民整体搬迁下山,现在正逐步引导村民回到山上,让景区与村民生产生活和谐相融,形成“原住民形成社区、原生态构成氛围、新业态支撑品质”的经营特色。

  目前,篁岭景区的导游、民宿、商业服务,以及种植基地、农特产市场经营、卫生保洁等岗位的360名用工人员中,近九成是当地村民。“景区每年还会给村集体和村民共计45万元的共享金,并带动新村中60多户村民进行餐饮、民宿等配套服务创业。”曹锦钟说,这些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收益。

  “只要村民有意愿,我们就因户施策,提出一种开发合作模式。”唐向阳介绍说,由景区公司代建的新房,村民可回购经营,也可以交给公司经营;可以完全自主经营,也可以与公司合作经营,由公司提供客源,双方按比例分成。

  在唐向阳看来,通过产业发展,村民们的眼界、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成长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力量。“有电视台来这里搞播音主持活动,乡下的孩子也就学上播音了!”

  用好社会资本,确保村民利益

  猛兽还是甘霖,这是一些地方对社会资本进入乡村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篁岭古村和大龙村丫山的开发实践表明,在把握好土地属性等底线和确保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加上政府的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就可以实现助力乡村振兴和保护村民权益的双重目标。

  婺源县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对篁岭的投资已达6亿多元,其中10%用于原有村民搬迁安置,土地招拍挂、自然资源使用费占30%,古建筑修复和商业开发约占60%。今年3月,婺源县政府和这家公司又分别与中青旅控股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和股权转让协议,为篁岭开发注入新的动力。

  婺源县委书记吴曙说,社会资本进入乡村需要政府搭桥铺路,如不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盘活乡村资源经营权上给予支持,企业的投资信心将大打折扣。在开发过程中,政府还要坚定站位,保护农民利益不被资本侵害。

  “对社会资本不能一引了之,要把村民生产生活融入到乡村新的产业链中,把土地和房屋变成产品,且完全属于村民,这样他们才能分享乡村振兴的红利。”曹爱珍说。

  建立紧密和谐的农民、村集体与社会资本利益联结机制,是乡村振兴可持续推进的关键。篁岭和丫山均建立了企业、村民、村集体三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在大龙村,村民可按照每股3万~5万元现金入股企业,缺少资金的可以土地流转费等多种形式入股。

  “山村重生并非简单地靠谁投入一大笔钱,而在于尊重村民的实际情况和各自意愿,给出他们‘私人定制’的盘活闲置资产、参与山村建设的方式。”蓝善荣说,去年按照入股股金15%的标准,大龙村300多名村民分得产业收益和红利450余万元。(记者 刘菁 秦宏 高皓亮)

+1
【纠错】 责任编辑: 聂晨静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成都青城山现“巨无霸”蚊子
成都青城山现“巨无霸”蚊子
广东“粤剑扫毒”首季缴获毒品4.1吨
广东“粤剑扫毒”首季缴获毒品4.1吨
“五一”将至 甘肃张掖七彩丹霞旅游“升温”
“五一”将至 甘肃张掖七彩丹霞旅游“升温”
甘肃玉门生态好转 渐成候鸟栖息地
甘肃玉门生态好转 渐成候鸟栖息地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5112273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