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走下卫国战场 走上扶贫“战场”——退役军人李应贤培育“金珠果”蹚出致富路
2019-10-23 17:02:11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郑州10月23日电(记者 韩朝阳)金秋十月,正是沙梨收获的季节。在河南省洛宁县马店镇关庙村,沙梨树遍布山坡林地,褐色果实挂满枝头,这些沙梨有个好听的名字——“金珠果”,果子里寄托着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希望。

  把酥脆酸甜的“金珠果”从大山深处引入农家果园的人,是关庙村的退役军人李应贤,凭借一股敢创业、爱钻研、不怕苦的劲头,经过14年培育、21年推广,他把豫西山区野生的“土疙瘩”变成了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金疙瘩”。

  军旅生涯锤炼品质 乡村田野干事创业

  尽管已经退伍37年,62岁的李应贤坐立行走时还是带着军人的影子。“毕竟当过6年兵,啥时候都不能松松垮垮的,不像样。”对李应贤而言,在军队刻下的印记一辈子挥之不去。

  李应贤退伍时连队党支部为其开具的支部鉴定上,有一行字眼引人注目,“七九年参加对越还击作战中,表现勇敢,在战场上从班副提升为班长”。“我服役的部队是战斗英雄杨根思生前所在的英雄部队,在这里磨炼出来的兵,不能丢人,部队的教育,让我终生受用。”李应贤的言语间,无时无刻不流露出他对军队的热爱。

  “我们关庙村是穷山村,我们家是村里最穷的户。”1982年,李应贤退伍时,面对的是全家9口人挤在一间破窑洞里的窘境,“我得干一番事业,首先改变自家的生活。”

  随后两年,李应贤种过大蒜、白杨、果树,收益都不好。“我发现仅凭满腔热情不行,需要有见识的人给你指路。”李应贤到郑州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寻求帮助,河南省农科院的研究员宋淑贤告诉他,可以先种好责任田维持生计,另外,豫西山区有珍贵的野生沙梨资源,但品质较差,若能选育出良种,能提高经济收益。

  从1984年开始,李应贤一头扎进了深山里。在农业专家的指点下,李应贤白天进山寻找野生沙梨,晚上攻读果树栽培书籍,凭着不服输的劲头,经过14年反复试验、复接、检测、对照,终于从100多个资源中选育出1个综合性状显著优化的沙梨新品系,经专家认定后,命名为“金珠果”。

  物以稀为贵,“金珠果”一上市便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刚开始就我自己种,最好的时候1斤沙梨卖到20多元钱,还得提前一年预订。”李应贤说,“除了经济效益,我还成了河南省劳动模范,精神上也受到极大鼓舞。”

  一家富不算富 大家富才算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退役军人,不仅我自己要脱贫致富,还要带领我的乡亲们摆脱贫困,这是我的愿望,我的初心。”李应贤说。

  李应贤忘不了乡亲们对自己的好。“刚退伍时,家里盖房子,全村的年轻人都来帮忙,我选育沙梨,乡亲和战友们也给我凑了不少钱,这份情谊令人感动。”李应贤说。

  从李应贤翻出的一张张泛黄的收到条上,可以看到这样的证明:今收到李应贤送来沙梨王树苗壹万棵。落款为故县乡林业工作站,时间为2001年3月25日。2001年前后,李应贤将自己第一批培育出的10万余棵沙梨树苗捐给了洛宁县各个乡镇的农户,帮他们发展沙梨产业。

  关庙村贫困户乔孟召是较早跟着李应贤种沙梨的农户,8亩沙梨每年收入约5万元,2015年脱贫。乔孟召说:“看着沙梨卖得好,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沙梨,李应贤帮我们闯出了一条致富路。”

  洛宁县园艺局局长赵文杰说,“金珠果”是洛宁的特色品种,适应当地气候,管理简单,病虫害少,产量高,销路好,是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产业。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李应贤采用“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形式带动当地农民种沙梨,为农民培训种植技术,帮农户销售产品,如今,沙梨已发展为洛宁县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全县沙梨种植面积达4.4万亩,1700余户贫困户从中受益。

  父女协力把沙梨产业做大做强

  尽管洛宁县已经形成脱贫有项目、种植有技术、产品有销路的沙梨产业扶贫链条,但李应贤并未止步于此。李应贤的沙梨种植基地里,200亩矮化密植的沙梨树整齐排列,这是李应贤和女儿李萱萱采用乔砧密植、四重授粉等技术探索的新栽培模式。

  “新栽培模式增加通风率、光照率,病虫害少,果品果型更好,同时省水、省人工,果实商品率能提高20%左右。”李萱萱说。

  因为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父亲还到处借钱选育沙梨,李萱萱和家里的一些亲戚朋友一样,排斥李应贤选育沙梨,但大学毕业后,她却回到家乡和父亲一起发展沙梨产业。“最初是看他太辛苦,想帮他一把。”李萱萱说,“在接触的过程中,乡亲们、经销商,甚至同行都说我父亲是干事业的人,鼓励我跟他好好干,我慢慢懂得了父亲的心思,也想把他30余年的心血做大做强。”

  如今,李应贤父女正琢磨推广新栽培模式,进一步降低种植成本,提升沙梨品质,同时还研发了梨片、梨膏、梨酒等产品,计划当沙梨种植规模扩大后,加工鲜果,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

  “我今年62岁了,等到干不动了,接力棒就交给女儿,一定要把‘金珠果’产业做大做强,带领更多人稳定脱贫奔小康。”李应贤说。

+1
【纠错】 责任编辑: 聂晨静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红叶秋景
红叶秋景
遥望滇池天水色
遥望滇池天水色
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彩陶主题日历
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彩陶主题日历
空中瞰祖国丨金秋颂歌
空中瞰祖国丨金秋颂歌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51125142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