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山深处有“新家”——大别山村绘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2020-07-09 14:44:40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新华社郑州7月9日电 题:大山深处有“新家”——大别山村绘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新华社记者王丁、李钧德、史林静

  八百里大别山,横亘在中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这里既有北国江南的风光旖旎,也有江南北国的豫风楚韵。古老村落、绿色资源、红色故事,在此交相辉映。

  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别山区正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小康生活悄然走近,叩开革命老区的大门。

  走进散落在大别山那些依山傍水的村落,一幅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徐徐展开,这里有一水护田、青山对开的美丽生态、有蒸蒸日上的各色产业、载满乡愁的农耕印记,还有村民脸上洋溢的欢喜,所见所闻恰可满足游客对美丽乡村的想象。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2)大山深处有“新家”——大别山村绘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6月12日拍摄的田铺大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风景生宝藏,重塑美丽新乡村

  曾发誓走出田铺大塆就一辈子不回来的韩光莹回来了。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6)大山深处有“新家”——大别山村绘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这是田铺大塆“老家寒舍”民宿(6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刚送走一波游客,有了片刻闲暇,韩光莹坐在堂屋望着门外有些出神:盛夏时节,田铺大塆总是弥漫着化不开的水墨色,这个曾经拼命想要逃离的地方,现在竟这样迷人。49岁的韩光莹如今在老家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大塆开了一间名叫“老家寒舍”的民宿。

  塆,在字典里的释意是指山沟里的小块平地。大山阻隔,曾让这里的发展缓慢。韩光莹记忆里,田铺大塆总是破破烂烂的,“晴天一脚牛屎,雨天一腿污泥”。

  “那个时候,年轻人觉得最有出息的事就是离开这个村。”韩光莹说。20世纪90年代,韩光莹远赴韩国务工,这一时期他家里兄弟姐妹6人,有5人都在外打工。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8)大山深处有“新家”——大别山村绘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一名小朋友在田铺大塆玩耍(6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改变悄然而至。在2014年,田铺大塆等村庄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随后,新县规划“九镇十八湾”,发展全域旅游。田铺大塆先后完成了修路排水、大塘整修、人工湿地等11项系统工程,彻底改变了村庄面貌。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1)大山深处有“新家”——大别山村绘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6月12日拍摄的田铺大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如今的田铺大塆青山环抱,碧水萦绕,一道道梯田水塘错落有致,一排排土坯瓦房朴实静美,充满韵味的山乡风景吸引远近游客纷至沓来。

  与此同时,在信阳市,一批大别山村趁着乡村振兴的机遇也开始在红色文化、绿色资源、古色村落上做足文章,美丽乡村越来越多。据统计,目前信阳市已获国家、省、市级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1872个。

  远在韩国打工的韩光莹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变化,2016年他辞掉工作回老家,将老屋翻新,办起村里第一家民宿。改造后的“老家寒舍”,门口有竹、门头挂匾、院里设茶,堂屋居中悬挂一幅“蕉岭烟云图”,右侧悬挂一幅家族族谱。

  寒舍不“寒”,游客很旺。韩光莹的小院共有6间房,平时入住率在60%以上。每逢假期都要提前预订,现在每年纯收入10万多元。“留在老家,守着田园,还能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再没什么比这更让人心里美了。” 韩光莹说。

  村民携创客,故乡蕴新机兴新业

  村民许秀青家的用电量,比5年前涨了10多倍。

  “电都用在哪了?”60岁的村民许秀青掰着指头算:“家里现在有3台空调、4个冰柜……”电器多到一时数不过来,她干脆一挥手爽朗地笑道,“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日子也越过越好!”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5)大山深处有“新家”——大别山村绘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在田铺大塆“春临农家”饭店,许秀青准备关门午休(6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许秀青是田铺大塆“春临农家”饭店的老板,也曾是村里最年轻的留守人员。

  田铺大塆共81户,295人,外出打工潮兴起后,村里最少时候剩不到50人。“能走的都走了,到了饭点儿也都没几户冒烟。” 许秀青也碰上了一生中最难的时刻,儿子结婚加上老伴生病,家里欠下20多万元的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田铺乡党委书记邵燕说,2014年,着手打造田铺大塆美丽乡村的同时,如何培育产业、创造就业,让村民富起来,成为摆在田铺乡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3)大山深处有“新家”——大别山村绘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许秀青在田铺大塆“春临农家”饭店内打扫卫生(6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在村干部的动员鼓励下,许秀青办了村里第一间农家乐,做起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家给农家乐起了一个寄寓希望的名字:“春临农家”。

  “咱穷山沟,有人来吗?”“可别牌子刚竖起来就砸了!”……在村里开农家乐,一开始村民并不看好。然而,“逆袭”后的田铺大塆很快出了名,村里游客络绎不绝。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4)大山深处有“新家”——大别山村绘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在田铺大塆“春临农家”饭店,许秀青将做好的菜端入房间(6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赶上假期,我从中午11点开始炒菜,一直到下午4点,手都没有离开过锅铲。”仅用了3年时间,许秀青就还清了所有的外债。去年一年,凭借农家乐许秀青一家收入30万元。

  2018年,许秀青赢得了人生中的第一项荣誉,成了田铺乡“创业示范典型”,她将奖状摆在了堂屋最显眼的位置。

  为在村里孵化更多“许秀青”。2016年,村里专门成立三色农耕园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上海一家旅游管理公司合作,背靠青山绿水,打造“创客小镇”。

  “啥是‘创客’?”一开始村民们不理解。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10)大山深处有“新家”——大别山村绘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店员在田铺大塆一家文创纪念品店内整理竹编产品(6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后来,村里陆续有了:卖手绣鞋垫的“匠艺工坊”、卖竹编的“不秋草”店、卖蜂蜜和豆腐乳等土特产品的“田铺伴手礼”店……20多家“创客店”就地取材,各具特色。这时,“创客”在村民心中的形象真实丰满起来。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9)大山深处有“新家”——大别山村绘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店员在田铺大塆一家文创纪念品店内整理橱窗(6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2019年,田铺大塆游客超过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500多万元,吸纳就业120余人。

  除了民宿、农家乐、创客店,田铺大塆农民还将从“三块地”刨金。邵燕介绍,全乡12万亩林地计划入股,成立合作社;6000亩耕地即将整合,发展观光农业;108户易地搬迁后,流转宅基地,建设康养度假村。

  产业多了、人也多了。傍晚,许秀青走在村里的石板路上,看着不到饭点儿家家户户都升起烟火,心里有说不出的欢喜。

  乡忧成乡恋,绘出“富春山居图”新画卷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7)大山深处有“新家”——大别山村绘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6月12日拍摄的田铺大塆(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走进田铺大塆,黑片瓦、黄泥墙,仿佛一幅拙朴的山水画。

  来到新县西河村,远山如黛,一水绕村,150余间古民居隔河相望,村子每一处最细微的美,都得到了尊重。

  步入罗山县何家冲村,同是如画景致却更显厚重。这里是昔日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青山环野立,古树参云天。一幢幢明清风格的豫南古民居,诉说古村的历史。

  ……

  如今,这些美丽村落星散在大别山区,成为一道道载满乡愁的风景线。

  不搞大拆大建,因村制宜,因势利导,信阳市逐渐打造出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图文互动)(11)大山深处有“新家”——大别山村绘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一名村民在田铺大塆的稻田中劳作(6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青山绿水的美丽生态、蒸蒸日上的各色产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身家乡建设。

  据信阳市务工服务办公室统计,截至2019年底,信阳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达13万多人,累计创办各类经营主体近8万个,带动就业80多万人,涉及乡村旅游、山林综合开发、电子商务、种植养殖等多个领域。

  不仅曾发誓一辈子不回田铺大塆的韩光莹回来了,韩光莹的大哥、二嫂也都回村开了店,一家人离乡务工20年后再度团聚。

  如今,田铺大塆村民对家乡的改造仍在继续,每隔一段时间,村里就如雨后春笋般“生发”出新的主题商店、手工作坊和特色民宿。如今,对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全面振兴,大别山区群众充满信心。

  “远看烟山云树,近听泉水潺潺”。此情此景,49岁的韩光莹不由感慨:“回来了,就再也不想离开了。”

图集
+1
【纠错】 责任编辑: 邱丽芳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山深处有“新家”——大别山村绘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新华网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621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