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
记者来到成都军区赴尼医疗救援队的所在地。这支队伍由70名医护人员组成。他们于4月27日晚上抵达加德满都,营地设在尼泊尔总理府院内。
应尼方要求,原配置为30张病床的野战医院,变成了收治40位住院病人的专科诊疗中心。手术、护理,白衣天使们24小时不停地忙碌,十分不易。
对于“5·12”这个数字,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汶川大地震,其实还是“国际护士节”。为此,记者采写了“一样的节日 别样的经历——记成都军区赴尼医疗救援队护士群体 ”通讯和电视访问,以慰辛劳的白衣天使们。此间,我们经历了来后的第一个余震,不过当时记者正在屏息拍摄,未有感知,只见周围的人群呼呼跑了出来。
5月11日
转战中国政府医疗防疫队所在地。其和尼泊尔军队卫生医疗部联合开展的为期5天的培训正式结束。培训主题为灾后应急监测与传染病控制,34名由尼军方抽调的护士、助理护士和卫生员参与了培训。
自从进入尼泊尔参与救援工作,为了“留下一支不会走的防疫队伍”,中国政府医疗防疫队已经分别为尼泊尔志愿者、医生、教师等群体超过900人开展了医疗知识、心理健康等培训。
参与活动的尼泊尔陆军最高代表苏曼·拉杰·冬格尔中校先是用英文通过翻译向中方表示了感谢,后来突然切换成了中文,现场气氛立刻被点燃,不时爆出掌声。他在典礼现场号召尼泊尔军方医护人员利用新学的知识,走向灾区、走向前线,展开实地工作。
苏曼199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在中国先后生活了6年,他在记者的记事本上用中文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苏曼”和学校名字。
5月12日
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一生难忘!!!!!!
9时到尼泊尔加德满都分社,大家都在紧张地忙着自己的工作。12时50分左右,记者正要拿着烟准备去厕所解决一下,在楼道碰到雇员。闲谈两句,突然雇员面露惊恐,地面在晃动,地震了!人的本能,第一时间冲到院子里,对面的在建高楼在摇晃,地面在震动,持续时间达数十秒,我们加德满都的雇员哭泣在一边!
这就是尼泊尔“5·12”7.5级地震,也是记者人生中第一次经历如此大的地震。
地面刚停止震动,记者就冲到分社旁边的路上,出镜、采访、发稿!
其间余震依然不断,为了及时发稿的我们都是几进几出,十分刺激。
发完稿子,汗珠不断地往外冒,心慌得很,想想着实后怕,我相信没有人愿意再经历第二次。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