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专家解读失联客机战术躲避动作 最终落脚点成谜
2014-03-17 07:33:10 来源: 环球时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南路:落脚点是问题

  多数专家认为,如果MH370航班的驾驶者试图躲避雷达探测,南部走廊才是更好的选择。因为这条航线沿途主要是海洋,远在地面雷达的探测范围之外,飞向该区域不被探测到的可能性更大。

  但与北部走廊分布着众多机场相比,放眼南部走廊,只有印度洋少数岛屿机场勉强满足降落条件。但这些岛屿地形简单,通过卫星就很容易排查。因此美国官员怀疑该机飞向印度洋南部,最终油料耗尽坠毁。也有分析认为,客机被劫持到拉登海葬的海域。不过外界普遍认为该海域位于阿拉伯海北部,与马方公布的南部走廊有一定偏差。

  南部走廊的第一道监测防线就是印度的安达曼群岛。作为扼守马六甲海峡出口的重要基地,印度近年来持续在加强该地的军事部署。中国空军专家认为,该地区另一个重要基地是美军的迭戈加西亚基地。它是美国在印度洋上的战略要地,部署有健全的情报收集和监视系统,各种轰炸机、侦察机更是频繁在这里起降。如果MH370选择向南飞行,以迭戈加西亚基地为中心的美军远程监视网络应该有所发现。

  军用雷达信息为何迟迟不出

  尽管从常理分析,MH370航班的行踪应该无法躲过沿线各国军用雷达的监测,但相关各国要共享军方雷达数据却比较困难。通常而言,对同一个目标提供的原始数据应该包括雷达一次回波的波形,雷达目标的坐标(方位、高度)、速度以及监控时间、消失点等。但这些数据对于判断军方雷达的性能、部署等军事机密已包含太多的信息。在此次事件中,马来西亚无法提供搜寻的基本参考点,意味着各国要收集相关时间段内大片区域的雷达信息,可能会暴露各国军方在边界地区的雷达部署、制式、型号、探测性能、敌我识别等信息。

  事实上,马来西亚军方向中美提供MH370航班消失点的雷达原始数据,就已经被提升到将事件调查置于“国家安全之上”的高度,各国恐怕很难如愿提供如此多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寄希望各国军方展开自查。但是自查的权威性和公开、透明程度也比较难保障,毕竟各国军方不愿意查出自己的部队漏掉目标。另外一些老式雷达没有记录装置,数据可能已丢失。

  为加强对雷达数据的排查,调查人员已经开始进行现场复原。据法新社16日报道,调查人员通过飞行模拟器,“驾驶”一架与失联客机同型号的波音777-200客机,按照军用雷达监测到的客机航线重飞一次,目的是查明客机可能的航向,并确定客机在雷达上的原始信号特征。

  波音777降落何处

  CNN16日称,马来西亚政府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称,MH370航班最后一次与卫星联系时,可能已经降落。中国空军专家表示,马方提供的信息过于含糊。因为客机与卫星联系,只能说明当时发动机还在正常运转。这可能表明该机已在地面降落,发动机尚未关机;但也可能是该机在空中飞行时发出的信号。该机携带的燃油能使用8个小时,因此无法排除后一种可能性。他质疑说,马来西亚强调第一种可能性的依据何在?是否还有更多信息并未透露?

  如果MH370航班真的已降落,那么它最后的落脚点何在?波音公司的技术手册表明,通常一架满载乘客的客机需要长度在7000英尺(约2100米)以上的跑道才能安全降落。美国《大西洋月刊》称,仅马来西亚、泰国、缅甸、越南附近满足该条件的机场就不下50个,整个地区理论上能降落该机的跑道多达数百个。但来历不明的大型客机降落在正常机场跑道而至今没有消息,几乎是不可能的。

  还有猜测认为,该机可能是降落在废弃的机场跑道。但接受采访的国航机长认为,除了跑道外,大型客机降落时还需要得到相对高度、实时风向风速等关键信息的支持。在没有任何外来帮助的情况下,仅靠飞行员自身经验在陌生跑道降落,难度极高。 【记者 张亦驰 魏云峰 马俊】

   上一页 1 2  

+1
【纠错】 责任编辑: 刘小军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济南:大熊猫园内散步尽享美好春天
济南:大熊猫园内散步尽享美好春天
长兴花香浮动 正是踏青好时节
长兴花香浮动 正是踏青好时节
雨后西湖晴归来
雨后西湖晴归来
新疆塔里木:棉花播种忙
新疆塔里木:棉花播种忙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151262746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