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比中友好的难忘故事——访比利时友好人士贝湖
2014-03-30 12:15:55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网布鲁塞尔3月30日电(记者 吴昌荣)阳春三月,微风和煦。在布鲁塞尔温暖的阳光下,我们来到了曾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的法语教授塞尔日·贝湖的家中。

  门一打开,这位82岁比利时老人和他夫人面带微笑、慈祥和蔼地用相当地道的汉语向我们问好。走进门,我们闻到了老人为我们提前沏好的中国绿茶香气四溢,看到四周挂满了中国字画,还有塞满书柜的、他上世纪60年代在北京琉璃厂低价收集到的珍贵古籍。相互寒暄后,这位见证新中国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推动比中两国民间友好交往不懈努力的老人对我们侃侃而谈,道出他的中国故事。

  贝湖首先向我们展示了一件精心装裱的中国书法,上书“启蒙京都书声朗,持节天涯须发斑,良师难忘教诲益,诤友永铭情谊坚”。这是曾任中国驻比利时大使和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的中国外交官关呈远两年前在老人80岁大寿的时候赠送给他的,而关呈远大使本人曾是贝湖教授在北外任教时的学生,“良师”贝湖,后来成为这位中国大使的“诤友”。

  贝湖出生于比利时,不到两岁时,便随父亲去了刚果共和国,在这个非洲国家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直到16岁中学毕业后才回到比利时,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学习浪漫语言文学和政治行政学。完成学业后,贝湖先后赴突尼斯、几内亚等非洲国家任教。在几内亚工作期间,他教当地的中国专家法语并帮助他们与当地人进行沟通,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与中国人接触,他的中国故事由此展开。一天,时任中国驻几内亚大使找到贝湖,问他是否愿意到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法语,贝湖怀着对这个东方国度的好奇答应了邀请,开启了他的中国之旅。

  苏联专家撤走以后,在京外籍专家及友好人士都被安排在友谊宾馆,贝湖到北京后的第一个晚上就住在那里。第二天清晨,他十分诧异地发现,窗外一群老人在树下蹲步推手,他以为他们在抓蝴蝶或者是鸟儿,但很好奇他们的姿势如此慢、如此稳还非常统一,后来他才知道,原来这些老人在练太极。

  最令他惊诧的还是当时北外学子生活的艰辛。据他回忆,当时中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许多学生在家里吃不饱饭,有的上午去上班,下午再来学校,明显很疲倦。但令他感动的是,这些学生非常用功,经常刻苦学习到深夜,他们立志成为为国效力的外交官、人民教师或是新闻记者。

  在北外任教期间,他受邀出席了1968年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国庆典礼,在观礼台上与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握手,他感到十分荣幸。

  贝湖1962年到北外任教,直到1971年才结束回国,教授法语近9年,如今桃李满天下。贝湖结束了北外任教,但他的中国故事并没有因此结束。回到布鲁塞尔后,他出任“比中协会”秘书长,并与比利时国家科学研究基金会合作,为114名中国学生提供奖学金,促成他们赴比留学。他还多次组织当地学术、艺术团体访华,增进两国文化交流,为促进中比两国建交作出了努力。

  在“比中协会”工作8年后,贝湖又在上世纪80年代创办了“比中文化中心”,担任文化中心秘书长30余年。他还多次在比利时和中国的媒体上撰文,促进比中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

  贝湖说,他已往返中国40余次,中国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回比利时后,几乎每年都会去中国一趟,待上几周,到各个城市看看,特别是到偏远的农村去了解普通中国人的生活状况。最近一次是两年前,应中国政府邀请,他到了新疆、甘肃、陕西等地进行访问交流,实地了解中国的民族政策。

  多年来,贝湖不仅了解了中国的风俗习惯、社会状况和思想意识,也认识到了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他对中国5000年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的近现代史。他说,不了解历史,就不能明白中国现在发生的一切。

  贝湖告诉记者,他非常期待习近平主席对比利时的访问,认为此访将增加两国之间的交流,向比利时人阐述中国的立场,进一步促进两国政府和人民间的相互理解。

+1
【纠错】 责任编辑: 王爽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济南:大熊猫园内散步尽享美好春天
济南:大熊猫园内散步尽享美好春天
长兴花香浮动 正是踏青好时节
长兴花香浮动 正是踏青好时节
雨后西湖晴归来
雨后西湖晴归来
新疆塔里木:棉花播种忙
新疆塔里木:棉花播种忙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001110011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