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荣誉出品
总策划:周锡生 本期策划:杨新华 本期编辑:张雪花
  “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北大副校长吴志攀这段被称为“撑腰体”的话经微博转载后,随即掀起一波造句行动,各个大学的版本先后诞生,各具本校特色,各地方版、各职业版的“撑腰体”也纷纷出现。“撑腰体”为什么这样红?红火的撑腰体能否扶得起“摔倒的道德”? …[详细]
      “撑腰体”爆红是善良观念的集体苏醒
  作为一种网络流行语,“校长撑腰体”可谓切合了当下之需。时下,因搀扶老人被讹的事件,特别是女童被碾而路人漠视的事件,让整个社会陷入了一种道德大讨论、大反思之中。这种“为道德撑腰”的表态,有如此惊人的传播效率,从一个侧面折射着人们对社会美德的呼唤和渴求。 一些专家分析得很有道理,他们认为“撑腰体”实际上是“扶德体”,蕴含着“扶起道德”的意味。 …[详细]
  且看看吴志攀的“撑腰体”写了什么内容,“鼓励校友做好事,如果中间发生风险,比如扶起摔倒的老人被起诉,北大无偿提供法律支持。如果败诉要赔偿,北大出20万,多出的由校友募集支持。”在没被大面积模仿之前,这段话谈不上什么文采,也很朴素,看不太出可以流行的趋势。但它最终的流行,不在于字词之间讲不讲究对仗或韵律,而在于它所表达出的鲜明观点,这个观点尽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想做好事就尽管大胆地去做,母校为你撑腰。换句话说,这个社会从只对“救人有风险”这个现象进行批判,转到提出建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中来了。 …[详细]
      拯救滑坡的道德,要有谁来“撑腰”?
  从“最美妈妈”到“最帅交警”,再到“最美婆婆”……他们在危急关头的壮举,让人们内心柔软,在人们感叹道德发炎的今天,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善在沉淀,它总在不经意之间浮出来。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并非公众缺乏爱心,只是,大家担心自己的善意付出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比如说,当我们看到年迈老人需要帮扶时,本该及时伸出热情的双手。然而,当善意得到的回报不是感激而是戕害时,善意将不可避免地消退甚至消失。当善意的付出屡屡为好心人带来难堪,甚至是不幸的遭遇,并最终导致戒备心理完全压倒善意,面对求助,面姓人人自危,“袖手旁观”的尴尬就不可避免。 …[详细]
  我们是要“扶起摔倒的道德”,以抚平我们因小悦悦事件而产生的心灵颤栗。可是我们该如何去搀扶呢?是借助国家立法还是公民觉悟,抑或是其他的什么办法?在笔者看来,立法当然有其积极的意义,但是依靠量化的立法来规范不可量化的道德,还需慎重;依靠公民自觉来重塑全民对道德的崇尚,虽然可行但无疑收效缓慢。依靠社会力量“为道德撑腰”不失为第三条路径,而且影响和效果也很明显。在这样的路径下,道德有了社会力量的靠山,个体没有了行善的后顾之忧,自然可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详细]
      支持“撑腰体”,也期待“实质救济”
  “撑腰体”微博走红,道出了公众的希望。假如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能为“自家人”见义勇为撑腰,可以想象,在倒地的老人、孩子面前,大多数人的道德和良心也容易完成自我救赎。但问题是,各行各业中的大小组织能不能主动“向善”、长期坚持而不计成本?这是需要斟酌思量的。有消息称,日前广东省总工会提出将为见义勇为职工提供免费法律援助。事实上,广东工会法律援助见义勇为也是“撑腰体”,其实许多政府部门比工会和大学校长更应该有发言权和实际作为能力,尤其是人大和司法体系;让公众“飘荡”的向善心能够“落地”,恐怕还需建立一个救助基金,作为见义勇为者的坚强经济后盾。由此,无论是工人、农民还是学生,各行各业在法律支持和经济后盾的支撑下,谁会拒绝挺直腰杆做一个有良心的人? …[详细]
  “撑腰体”的横空出世,可以救济我们的社会责任与传统美德吗?显然,这个需要实践的证明。而我们可以确信的是,如果“撑腰体”后无实质的救济,没有切实可行与操作到位的现实保障,只是华丽与博人一笑的调侃的话,只是道德层面与公理意义上的呼吁的话,那么,“撑腰体”依然无解于“扶老恐惧症”。 …[详细]
投票与调查
扩展阅读
· “校长撑腰体”构筑爱心篱笆
· “撑腰体”走红,道德不会被闪住腰
高校民调:老人摔倒该不该扶
见死不救立法惩治?
话中音
  社会个体有践行道德与良知的责任,也应该有“不因践行道德与良知而蒙受损失”的保障。只有在平等的社会杠杆下,个体的义举才能形成整体的善风。
光明日报
  总有一种感动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善良让人心底生暖。只要每个人都默默坚守善,假恶丑生存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少。
济南日报
  “娱乐”也好,建议也罢,“撑腰体”会像其他网络文体一样,热闹一阵之后被逐渐淡忘,但希望这个语体的创造者、模仿者和传播者们,都记得自己这个或沉重或随口言说的承诺,在有符合条件需要帮助的人出现时,能够尽自己所能弘扬善行、传递善意。
中国青年报
  在人们为“扶老恐惧症”及道德滑坡感到悲哀的当下,“撑腰体”的横空出世,如一缕温暖的阳光带给人们一种心灵的慰藉与希望,它让我们看到掩藏在“冷漠”背后的人心的善良与柔软。诚然!“撑腰”舆论环境的营建对“临危向善”的心来说,是一种激励一种力量,但仅靠盛行的“撑腰体”就可以救济我们“摔倒”的道德吗?如果“撑腰体”后无实质的救济,没有切实可行与操作到位的现实保障,不能为公众切实解除行善的后顾之忧,公众“飘荡”的向善心是否能够“落地”,依然是一个问号。
网友互动 点击进入论坛讨论  欢迎网友提供热点话题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往期话题
别让楼市降价风波干扰了调控
“撑腰体”为什么这样红
北上广:为何逃来逃去
美媒为何对"占领华尔街"选择性失明
汽车三包立法听证 何日能出台?
纪委干部"剑走偏锋"式维权折射了什么?
如何化解“淘宝纠纷”
别让制度垄断制造“油荒”
诚信建设需要政府引领风气之先
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